川西气田完钻16口 完井投产测试均获高产

8月5日,成都市彭州市葛仙山镇文林村,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川西气田部署的重点开发井台,井架高耸入云。截至目前,该气田部署的17口井已完钻16口,完井投产测试均获高产。

川西气田产能建设项目是国家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重点督办项目和四川省重点项目,也是川渝地区千亿立方米级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者们正全力攻坚2023年底全面建成投产的奋斗目标,届时,一个年产天然气20亿立方米的清洁能源基地将出现在成都原西北缘。

攻坚勘探“千层饼”、开发“五花肉”

5日一大早,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彭州项目部副经理董波就匆匆赶往川西气田彭州6号钻井台建设现场。这里正在召开钻井技术会商会议,讨论6-5D井在钻进过程中遭遇的复杂技术问题。

彭州6号钻井台,是川西海相大气田彭州产能建设区最大的台,创新采用一队双机、一台四机的“井工厂”模式同时施工,钻完井工程面临重大挑战。

在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副总经理、彭州项目部经理吴基荣看来,川西气田雷口坡组气藏的勘探开发属于世界级难题。“气藏的勘探攻关研究和规模商业储量的落实,前后历经15年,2020年底累计探明储量1140亿立方米,是继普光气田、元坝气田之后,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发现的第三个海相大气田。”吴基荣说,地质科研团队相当于在深层地层的“千层饼”中找到“芝麻”,而目前正在实施的开发建产、钻完井工程,就像是把“芝麻”储层再层层解剖,确证储层的结构类似于“五花肉”,他们的工作就是把“五花肉”中含气小层的气开发出来。同时,气藏埋深超深,钻井直井段加水段总长达到8000米左右,加之是高含硫的酸气田,对安全、环保标准要求很高。

一方面是开发难度大,另一方面是国家急需天然气绿色能源,川西气田的产能建设不仅将有效保供成都周边的用气,还将成为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2023年建成百亿气田的重要支撑。“攻坚川西海相,建功百亿气田”,吴基荣指了指项目部门口的对联说:“我们必须采取各种办法集智攻关,确保产能建设如期完成。”

少井高产,一台多井,钻采净化同

在彭州6号钻井台的活动板房,两张红榜特别显眼。一张标出“工作总体目标”:钻井周期再缩短10%,组织协调停待时间降低50%;另一张列出“组织机构”,标明川西气田超深水井钻完井攻关及服务保障团队的三层树状职责图。董波介绍,这是西南油气分公司采取的攻关举措,“通过组建多方专家联合、地质工程一体化的钻完井攻关团队,紧盯雷口坡组潮坪相新类型、新层系气田的‘卡脖子’技术,联合有关大学和科研单位共同攻关。”

董波说,以6-6D井为例,这口超8200米的深井,其横向水钻进长度达2200米左右。在完井下衬管环节,作业刚开始不久衬管就被卡住了。为此,他们通过团队联合攻关,创新完井工艺技术,顺利突破卡阻点,按预期完成钻完井工程目标。这口井最终钻井周期只用了238天,较设计提前21天,打破了中国石化超深层高含硫水井完钻井深最深、水段最长等系列纪录,获得212万立方米/天无阻流量的高产。

“我们坚决落实少井高产、一台多井、集成开发、高效建产的全新理念和工程目标。”吴基荣告诉记者,他们将原计划部署30口井优化至17口,同时通过精准优化储层改造方案,最大限度提升单井产量。川西气田完钻井接连获得高产,进一步证实雷口坡组潮坪相这类超深层“五花肉”储层能够获得高产。同时,地面工程建设开创钻采脱硫净化同台集成处理的新工艺新模式,实现了土地、投资的集约高效利用。

“拼”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8月4日晚8点,德阳市什邡市马井镇金牛村6组,随着指挥人员的哨声,川西气田马井雷口坡组气藏脱硫站首套地面装置一次吊装成功,标志着马井脱硫站项目建设从土建施工转入设备安装阶段。马井项目也是川西海相大气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采取钻井、地面施工同步推进的办法,确保9月底达到投产条件。

16天完成第一套核心设备联合基础混凝土的浇筑,20天完成环厂道路浇筑……建设者们严格按照统筹节点,采取中午延长午休、晚上挑灯夜战等避暑措施,努力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彭州项目部地面工程部副主任杨鹏昊介绍,马井雷口坡组气藏产能建设项目有三大难点:一是钻井与地面工程同步,统筹难度大;二是多专业多兵种连续作战,现场管控难点多;三是必须周计划日推进、实施动态纠偏,极大地考验项目管理干部的经验和能力。为破解难题,彭州项目部勇扛责任“拼”字为先,拼土建、拼设备到货、拼安装调试,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拼工序合理安排、拼安全质量保障、拼工种进场时间把控,确保工程安全有序推进。

“受前段时间罕见的高温、频繁的汛期降雨等影响,现场施工一度滞后。”杨鹏昊说,项目部强化安全质量管控、加大机具和施工力量等投入,制定周全的方案措施,抢抓黄金作业时段和关键工序施工,千方百计把延误的工期赶了回来,“我们正在创造3个月建成一个日产能规模50万立方米采气脱硫站的小奇迹。”(记者 李欣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