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品”虽非法定分类 但有其合理性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家长热衷于购买打上“儿童”标签的食品,推动“儿童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多位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儿童食品”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专家建议,“儿童食品”应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儿童药品一样建立科学的标准化认证制度,切实满足儿童阶段的身体、骨骼、大脑等生长发育的特殊需求。

<span class=

“儿童食品”虽非法定分类,但这个概念的出现有其合理。服装有成衣和童装之分,药品有成人版和儿童版之别;奶粉针对儿童的不同年龄段,还有不同的段位。既然如此,针对儿童推出专属食品,看上去也理所应当。并且,儿童处于身体发育的旺盛期,对营养成分有不同于大人的要求,对问题食品也更为敏感,让“儿童食品”成为一种类别,并赋予其更高的标准与要求,这样做既科学又契合社会期待。

当前,打着“儿童”标签的食品十分常见,不仅充满了食品货架,而且有不少超市还专设“儿童食品”专柜。“儿童食品”的市场普及率越来越高,这首先与商家生造概念、借机营销等因素有关。但商家营销也并非空穴来风,民众更加重视儿童食品安全、愿意为孩子的健康承担更大的食品开支,这种普遍存在的消费心理,是推动“儿童食品”走红市场的原动力。再加上社会对于儿童有特殊关爱,认为“儿童食品”优于普通食品,也不是不能理解。

不管是否愿意,“儿童食品”已经成为客观存在,并且不仅存在于货架上,而且还存在于消费者的头脑中。“儿童食品”是一块难以割舍的市场蛋糕,商家当然不愿拱手相让,在标准与规范缺乏的背景下,商家只能自行其是,不仅自定标准,而且还将解释权掌握在手中。这样就会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一旦出现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没有专门的标准来明确它差在哪里、该如何改进,对“儿童食品”的监督也容易成为一本糊涂账。

与“儿童食品”有关的一些乱象存在已久,除了因为商家不当营销和刻意炒作之外,没有纳入分类、定不清、标准缺失等,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020年5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国内首个关于“儿童零食”的标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要求儿童零食不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要做到少添加糖盐油。然而,目前类似的标准很少,而且也不具有强制,难以对包括儿童零食在内的儿童食品进行有效规范。

有关部门应尽快明确儿童食品的专门分类,制定相应法规、推出行业标准和监督办法,按年龄段对儿童食品原料要求、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等提出具体要求,变商家说了算为法规和标准说了算,让儿童食品真正名副其实,能够满足儿童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的需要,也让“儿童食品”不再成为一个噱头,而是真正成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理想食品。(漫画 陈彬)